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线控悬架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还有很多人不了解线控悬架系统是什么,如果你也好奇,那么跟着和利时小编的思路,来全面了解一下线控悬架系统吧!
汽车的底盘主要由行驶系、传动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行驶系由汽车的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等系统组成。底盘的悬架系统不仅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乎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质感,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舒适性能。
目前,汽车行业正迅速进行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底盘领域也将经历从传统底盘、电动底盘到智能底盘发展更新,从而带动了悬架系统向线控悬架升级迭代,线控主动悬架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线控悬架系统(SBW-Suspension-By-Wire),是一种先进的汽车悬架技术,智能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控悬架实现纵垂协同控制,是汽车垂直方向平衡器,可实现缓冲振动、保持平稳行驶的功能,直接影响车辆操控性能以及驾乘感受。
线控悬架系统主要由线控弹簧、线控减震器、线控防倾杆、模式选择开关、传感器、ECU和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线控悬架系统执行机构包括执行器、阻尼器、电磁阀、步进电动机、气泵电动机等。线控悬架的实现方式:可变刚度弹簧、可变阻尼减震器以及可调稳定杆。
线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传感器采集路面信号(如路面平整度、起伏等)和车身姿态信号(如车身高度、倾斜角度等),将这些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器(ECU)。中央控制器对信号进行解算后,发出指令给执行元件(如空气弹簧、电磁阀门等),执行元件根据指令来改变悬架的特性,实现车身高度控制、行驶工况控制、自动水平控制等,进而实现行车姿态精细化控制,满足舒适性和操控性的兼容需求。例如在高速行驶时降低车身高度以减少风阻,在颠簸路段增加悬架刚度提高通过性。
线控悬架系统的执行机构包括:线控弹簧、线控减震器、线控防倾杆。
线控弹簧:主要是调节车身高度和悬架刚度,主要应对越野路段和激烈驾驶场景。实现方式主要是空气弹簧,四个车轮均有高度传感器,ECU判断车身高度变化,控制进排气阀,调节弹簧的高度和刚度。但是,空气弹簧的气压变化存在一定滞后性,高度调节不具备瞬时性;高压气体使得充放气口很容易失效,因此寿命一般也都比较短。当然,机械弹簧并没有被完全弃用,很多空气悬架系统也都在内部集成了传统的弹簧。
线控减震器:主要调节悬架阻尼,对优化NVH性能有很大帮助。
CDC 型线控减震器:通过调节减震器内油液流速来改变阻尼系数,目前处于市场主流地位。
MRC 型线控减震器:通过改变减震器内油液黏度来调节阻尼力,其减振效果好且反应速度快,但成本较高,目前市场占率不高。
线控防倾杆: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身的倾斜角度和运动状态,自动调整防倾杆的刚度,满足不同驾驶需求,提高操控性和驾驶安全性。
目前市场主流线控悬架为空气弹簧+CDC 型线控减震器组合。
线控悬架系统的优势:
线控悬架很大的优点是能够根据不同路况和行驶状态做出反应,使汽车具有更好的驾乘体验,且由电信号控制而更加智能。
- 刚度可调:可改善汽车转弯时出现的侧倾以及制动和加速等引起的车身点头和后坐等问题;刚度可调,可改善汽车转弯侧倾、制动前倾和加速抬头等情况;
- 维持高度:汽车载荷变化时,能自动维持车身高度不变;
- 有效避障:碰到障碍物时,能瞬时提高底盘和车轮越过障碍,使汽车的通过性得到提高;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能自动改变底盘高度,提高汽车通过性;
- 可抑制制动时的点头,充分利用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条件,加速制动过程,缩短制动距离;
- 使车轮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提高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增加汽车抵抗侧滑的能力。
线控悬架系统的缺点:
- 结构复杂、故障的概率、频率和危害远远高于传统悬挂系统。由于线控悬架要求每一个车轮悬架都有控制单元,得到路面谱数据后的优化处理算法难度非常大,容易造成调节过度或失效,调节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对整车的故障率、安全风险、能耗均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 线控悬架增加了电机\液压泵、控制器、传感器、储气罐等配置,重量和能耗都会有所提升。
- 线控悬架的智能性有待提升,恶劣天气以及不良路面均会对自动控制系统产生不良干扰
- 制造和维修成本高。
虽然线控悬架已有成熟、量产技术,但由于其前期大量的研发费用的投入、后期高昂的使用、保养和维护费用等造成其成本居高不下,很难大量推广。目前,线控悬架系统主要应用在一些高档车型上,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其应用范围有望逐渐扩大。
线控悬架系统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无论是提升操控稳定性、提高乘坐舒适性,还是增强抗侧滑能力,都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整体性能和驾乘体验。理想 L9、奔驰新一代 S 级、宝马 7 系、通用凯迪拉克等车型的成功应用案例,也充分证明了线控悬架系统的优势和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线控悬架系统将在未来的汽车制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